"不问收获,但问耕耘"用这句话来形容曾国藩是再合适不过了。在摇摇欲坠的晚清朝廷中,曾经出现了许多有名的大臣,曾国藩便是其中之一。他曾多次参加科举,多次落选。但曾国藩依旧没有气馁,没有"收获",他就默默的"耕耘"。正是凭借着这种精神,让曾国藩成为了"晚清四杰之一"。在官场上他凭借出色的能力步步高升,在做人方面,他严以律己,留下一本家书,受到很多好评。
曾国藩虽是一个文生,但他却在太平军叛乱之际,弃笔从戎。他组织乡勇,镇压太平军。曾国藩奉旨在长沙组织团练,他看不惯绿营的腐败堕落,他看不过兵勇们懒散的态度。为了政治这些现象,他行事霹雳,不仅廓清官场和军界,还注重法令。曾国治军非常的严格,不管是谁,违反军令的人,他都绝不会留情,所以有人形象的称他为"曾剃头"。正是凭借着这种铁血的态度,曾国藩训练出一支纪律严明的湘军,在为难时刻,拯救了摇摇欲坠的大清。
曾国藩在个人修养一块,他对自己的要求非常的严格,即使公务再繁忙,他每日必做日课,反思自己。在他的倡议下,清廷安排了第一批去美国学习的青年人,他立下的勤俭,注重品德修为的家训影响了很多人。人们对曾国藩的评价不一,虽然有人在骂他,但是对他正面的评价还是占据着多数。在洋务运动中曾国藩起到了带头的作用,他主张学习外国先进技术,从而壮大清廷的实力。他是第一个派人出洋购买成套'制器之器'者的人。
可以说曾国藩在各个方面,都在探索大清的富强之道。曾国藩在民众的呼声也挺高,他曾经写过一首《爱民歌》,得到百姓们一致好评。曾国藩对选拔人才一块非常的有经验,他对军中的兵勇都是任贤为用,只要是有能力的人都会受到重用。据说,曾国藩辨人能力很强,一眼就能看出一个人的能力。有一次,他从别人饭桌上的一个举动,就断定那人不可用。
说曾国藩有辩才的能力可不是口说无凭,而是有史书证明的,他曾经写过《冰鉴》一书,在著作中就讲到了很多辨人识才的方法。还有资料记载,曾有一人找到曾国藩并想留在他的身边做事。曾国藩备下了一桌好饭招待。可是吃完后,曾国藩就打发他回家了。
后来有人问他为何无故打发别人回去?曾国藩说此人出生贫穷,却吃不惯军粮,在吃饭的时候,挑出了饭里的秕谷,所以此人必不能吃苦。
“某家赤贫,且初作客,去秕而食,宁其素耶!吾恐其见异思迁,故遣之。”
可见曾国藩识人的能力是真的强,别人一个不经意的动作,就无法逃脱他的眼睛。所以曾国藩能有这样的成就,成为一代宗臣,跟他做人的方方面面都是息息相关的。